多家央级媒体点赞学校种质创制科技成果 并聚焦新品种入驻
作者:各媒体 发布时间:2023-05-30 15:37:02

5月27日,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二期正式运行暨种质创制与应用第二届高峰论坛顺利举行,央级媒体相继报道。

新华社以《重庆: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取得新进展》为题报道:

新华社重庆5月28日电(记者柯高阳)记者从27日举行的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科技成果发布会上获悉,该中心在家蚕、杨树、青蒿等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方面取得新进展,攻克了一批创制育种关键技术,部分创新成果进入转化阶段。

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由西南大学牵头建设,是农业农村部纳入全国支撑育种创新的专业化平台。2021年初,家蚕、杨树、青蒿3个种质研究团队的近200名科研人员首期入驻。

截至目前,家蚕种质研究团队已获取1000余份家蚕重要种质资源,成功构建了多组学大数据分析平台、家蚕规模化种质创制平台、现代化人工饲料养蚕工厂,并顺利启动家蚕的规模化种质创制,多项蚕丝生物材料创新成果进入实质性转化阶段;杨树种质研究团队创制了近500份种质素材,10余种造纸、建筑用材及观赏杨树新品种进入中间试验阶段;青蒿种质研究团队揭示了脱落酸调控青蒿素生物合成和抗旱的分子机制,培育出2个高产抗旱的青蒿新品种,推广种植面积达2.5万亩。

发布会上,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二期同时投入运行,油菜、马铃薯、柑橘、茶树、罗非鱼、淡水鱼类等6个种质研究团队入驻。该中心首席科学家夏庆友教授介绍,下一步将继续发挥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学科优势,开展规模化工程化种质创制攻关,筛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植物新品种,为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央视总台以《油菜、马铃薯、罗非鱼……种质创制聚焦长江上游特色物种》为题报道:

5月27日,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二期正式运行暨科技成果发布会举行,聚焦长江上游重要特色物种油菜、马铃薯、柑橘、茶树、罗非鱼、淡水鱼类等二期物种团队正式入驻运行。紧盯生物种质创新与利用世界科技前沿,发挥现代农业、组学大数据、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的学科优势,开展规模化工程化种质创制攻关,筛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植物新品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为服务国家粮食与生物安全贡献力量。

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是西南大学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协同共建的,聚焦生物育种战略服务国家种业振兴的重要育种创新平台。2022年1月,首期遴选的家蚕、杨树、青蒿三个团队入驻运行。经过两年来的建设和运行,中心现已形成4.5万平方米的科研用房,组建了近200人的科研团队,攻克了一批创制育种关键技术,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新创种质素材1700余份,部分成果已进入转化阶段,培育的新品种推广面积达2.5万余亩。中心获得教育部种质创新科技专项支持、获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建设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成为支撑服务全国育种创新五大专业化平台之一。

此外,中心将聚力打造开放性科研平台,强化校地校企合作,联合攻关,着力打通产学研用全过程链条,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努力建设成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人才集聚地、科技创新发源地和新兴产业策源地。(监制 王磊 编辑 吴新伟 记者 法绮)

中国新闻网以《6个物种团队入驻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为题报道:

中新社重庆5月27日电 (记者 钟旖)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下称“中心”)二期正式运行暨科技成果发布会27日在重庆举行。

油菜、马铃薯、柑橘、茶树、罗非鱼、淡水鱼类等6个聚焦长江上游重要特色的种质创制团队正式入驻运行。

据介绍,该中心是西南大学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协同共建的,聚焦生物育种战略、服务国家种业振兴的重要育种创新平台,目前已成为中国支撑服务育种创新的五大专业化平台之一。

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介绍,2021年1月中心正式揭牌成立。首期遴选了家蚕、杨树、青蒿三个团队入驻中心运行。截至目前,中心已形成4.5万平方米的科研用房,组建近200人的科研团队,攻克了一批创制育种关键技术,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新创种质素材1700余份,部分成果已进入转化阶段,培育的新品种推广面积达2.5万余亩。

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夏庆友介绍,下一步,中心将发挥现代农业、组学大数据、生物技术等关键领域的学科优势,开展规模化工程化种质创制攻关,筛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植物新品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为服务国家粮食和生物安全贡献力量。

据悉,根据规划,中心将力争5年至10年内完成20亿元人民币投资,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程化种质创制科学设施;攻克10余个重要物种的种质创制关键技术,创制出上万个模式物种突变品系、上千个生产实用品系;育成上百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重大产业应用价值的新品种,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完)

光明日报以《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发布一期成果》为题报道:

5月27日,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举行发布会,公布了一期入驻的青蒿、杨树以及家蚕团队最新科技成果。

“家蚕种质创制工程自运行以来,已建设多组学大数据分析平台、家蚕规模化种质创制平台、现代化人工饲料养蚕工厂,顺利启动家蚕的规模化种质创制并构建了1000余份家蚕重要种质资源。”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西南大学教授夏庆友介绍说,该团队已获批立项“长江上游特色濒危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抢救性保护与创新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申请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0项,多项医疗大健康领域的蚕丝生物材料创新成果已进入实质性转化阶段。

此外,杨树种质创制团队已创制近500份种质素材,近15种造纸、建筑用材及观赏杨树新品种已进入中间试验阶段;青蒿种质创制团队成功揭示了脱落酸调控青蒿素生物合成和抗旱的分子机制,创制青蒿新种质255个,培育青蒿素高产且抗旱青蒿新品种2个并推广种植2.5万亩。

“本次发布的一期成果总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支撑规模化平台运行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装备,二是基于关键基因和关键数据创制出来具有产业化价值的关键素材,三是不同的优质品种。”夏庆友说。

发布会当天,该中心二期的水产资源、罗非鱼、油菜、马铃薯、柑桔等种质创制团队正式启动运行。

“团队将创建包含上百种类的长江上游鱼类活体库,并根据长江水生态保护需要进行增殖放流。”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水产种质资源库团队负责人王志坚介绍说,除了种质创制的核心工作,还将立足中心科学资源打造科普基地,培育中小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据了解,西部(重庆)科学城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是由西南大学联合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的集长江上游种质资源发掘、收集、保护、创制与利用为一体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已成为支撑服务全国育种创新五大专业化平台之一。“中心将持续开展种质创制与利用,研发核心技术,通过规模化、工程化、智能化的创制手段,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物安全。” 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说,“在坚持学术基础研究的同时,根据一物种一产业精准对标,打通产学研用全链条,攻关产量、质量、多元化发展等具体瓶颈,促进成果落地,助力产业发展。”(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汉鑫)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日报、重庆卫视、重庆发布、华龙网、上游新闻等媒体均以不同角度深度关注学校科技成果发布、二期团队入驻和高峰论坛。

扩展阅读:新华社央视客户端光明日报